消失模鑄造是一種近無余量、精確成型的新工藝,該工藝無需取模、無分型面、無砂芯,因而鑄件沒有飛邊、毛刺和拔模斜度,并減少了由于型芯組合而造成的尺寸誤差。日受鑄造企業(yè)喜愛并應用。
將與鑄件尺寸形狀相似的石蠟或泡沫模型粘結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動造型,在負壓下澆注,使模型氣化,液體金屬占據模型位置,凝固冷卻后形成鑄件的新型鑄造方法。
消失模的鑄造工藝一般先在加工好的塑料泡沫模樣表面涂刷一定厚度的耐火涂料,然后放入砂箱中,采用自硬樹脂砂在外面舂實造型,住負壓下澆注,使模樣氣化,液體金屬占據模樣位置,凝吲冷卻后形成鑄件的新型鑄造方法。機械粘砂也叫“鐵包砂”,足鐵液滲入砂粒間的孔隙,凝固后將砂粒機械地粘連在鑄件表面。從工藝過程和機械粘砂的定義以看出,涂料配制、涂刷和造型舂砂是造成鑄件機械粘砂的關鍵程序。
機械粘砂的原因:消失模鑄件一般噸位大,結構復雜,存在較多的橫向或縱向減重孔舂砂不到位或漏舂,在涂料與型砂之間留下大的孔隙,從而導致該部位機械粘砂,這種粘砂形態(tài)暴露在外表面,大多呈斜坡狀。鐵液的碳當量及硅、磷等含量相對較高,故流動性好,滲透性強;而樹脂眇選用的原砂粒度一般為0.60~0.355mm(30~50目),粒度相對較粗,砂粒間的空隙較大。因此,塑料泡沫模樣表面的涂料必須有合適的化學成分和足夠的厚度,以阻止高溫鐵液向型砂顆粒間隙滲入。當涂層厚度不足時,粘砂層與鑄件表面的間隙非常小或看不到涂料間隙,也會導致表而粘砂,其形態(tài)是一層均勻的“鐵包砂”粘覆在鑄件的表層。
機床工作臺鑄件主要用于機床加工工作平面使用,上面有孔和T型槽,用來固定工件,和清理加工時產生的鐵屑。按JB/T7974-99標準制造,產品制成筋板式和箱體式,工作面采用刮研工藝,工作面上可加工V形、T型、U型槽和圓孔、長孔。
a.涂料涂層脫落或者開裂,金屬液趁此滲入型砂中,容易形成機械粘砂;當涂料選擇和金屬液不匹配,而干砂中又存在細小沙粒灰塵時,會形成化學粘砂。b.澆注時負壓度大小對金屬液流動能力的影響。負壓度越大,金屬液流動性越好,越容易形成粘砂。
機械粘砂的預防措施:
對于消失模鑄件粘砂缺陷而言,其一般可在不同情況下出現在鑄件的各個部分:在無負壓情況下,粘砂多出現在鑄件底部或者是側面,以及鑄件熱節(jié)區(qū)和型砂不易緊實區(qū);在負壓澆鑄時,各面均可出現,尤其是鑄件轉角處和組串鑄件澆注時的過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