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球墨鑄鐵件生產(chǎn)中,常見的鑄件缺陷除有灰鑄鐵件的一般缺陷外,還有球化不良、球化衰退、夾渣、縮松、石墨漂浮、皮下氣孔等。通常,產(chǎn)生這些缺陷的原因不單是球化處理問題,有時還有造型制芯、熔煉澆注、配砂質(zhì)量、落砂清理等許多生產(chǎn)工序的問題,因此必須具體分析。
今天就球鐵件夾砂(黑渣)的問題來說一說:
夾渣(黑渣):特征:在鑄件斷面上呈現(xiàn)暗黑色,沒有光澤,主要由琉化鎂、硫化錳、氧化鎂、二氧化硅、氧化鐵、氫化鎂等所組成,是一種非金屬夾雜物,可用硫印、氧印等方法顯示出來。一般分布在鑄件澆注位置的上表面,砂芯的下表面和鑄件的死角處。
原因分析:鐵液硫含分高;鐵液殘余鎂量過高;鐵液表面生成氧化膜,澆注溫度低;扒渣或擋渣不凈;澆注時鐵液不平穩(wěn)。
防止方法:降低原鐵液硫含量;在保證鐵液球化的前提下降低鐵液的殘余鎂量;提高澆注溫度。若澳注沮度超過1300℃時,夾渣缺陷基本上能消除;加入適最的稀土,以保證一定的殘余稀土量(一般為ωRE0.02%~0.04%,大件控制在下限,小件控制在上限);扒渣前,在鐵液表面加冰晶石粉,能使渣子流動性提高,便于將渣子扒除;扒渣后,在鐵液表面加冰晶石粉,可保護鐵液表面不再被氧化。但吸潮后的冰晶石粉遇高溫鐵液時會析出HF氣體,朝激咽喉,惡化了勞動條件。為此,在一般情況下,盡量不要使用冰晶石粉。使用時,最好經(jīng)過200~250℃的烘烤;澆注系統(tǒng)應(yīng)保證鐵液平稱注人型腔;適當(dāng)增加加工余量。
機床鑄件耐磨性與消震性好。由于鑄鐵中石墨有利于潤滑及貯油,所以耐磨性好。同樣,由于石墨的存在,灰口鑄鐵的消震性優(yōu)于鋼。機床鑄件工藝性能好。由于灰口鑄鐵含碳量高,接近于共晶成分,故熔點比較低,流動性良好,收縮率小,因此適宜于鑄造結(jié)構(gòu)復(fù)雜或薄壁鑄件。另外,由于石墨使切削加工時易于形成斷屑,所以灰口鑄鐵的可切削加工性優(yōu)于鋼。